初審編輯:趙靜
責任編輯:馬寶濤
大眾網記者 陳姿羽 通訊員 李強 東營報道
金秋時節,驅車行駛在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的大街小巷,一幅幅“豐”景畫在行人們的眼前鋪就,有被整個綠色環繞宛如仙境的百棗園,有掛滿枝頭香甜可口的維納斯黃金果,有體色清涼、味美鮮甜、品質野生的鹽田大蝦……
在這片耕地中鹽堿地占比率高達88.79%的土地上,東營農商銀行因地制宜,積極引導金融“活水”賦能當地特色產業創新,全力“貸”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,助力鄉村振興,讓鹽堿地結出了“金疙瘩”。
“咸”土地里長出“甜蜜果”
田園風景好,一樹冬棗香。走進東營市河口區新戶鎮東鮑井村冬棗種植基地,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棗林和一排排設施大棚,枝繁葉茂的棗樹上掛滿了又紅又大的冬棗,棗農們正在采摘管理已經成熟的優質冬棗。
“冬棗可是我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,這些年多虧了農商銀行對我們村特色產業的大力支持,現在來我們這里采摘賞景的也越來越多,我們的日子也和冬棗一樣,越來越甜?!贝妩h支部書記朱耀東高興地說。
東鮑井村冬棗產業發展已有二十余年,近幾年,村里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,全力打造“一村一品”特色產業,隨著產業的全面升級,周轉資金不足的問題也成了村民致富路上的絆腳石。東營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駐點辦公期間了解到該情況后,進行了全面細致地考察,通過對全村進行整村授信,累計發放貸款60余筆,900余萬元。信貸資金大大助力了村民引進優質品種,發展休閑觀光旅游,建設冬棗交易市場,搭建產銷合作平臺,探索“合作社+客商+農戶+基地”合作模式。如今,全村發展棗園1000余畝,預計年總收入1200余萬元,東鮑井村于2023年6月份被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聯社評為“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省級樣板村”。
“咸”土地里種出“搖錢樹”
在新戶鎮“天河灣”黃河故道,撲面而來的是陣陣幽香,半紅的蘋果掛滿枝頭,果農的臉上滿是收獲的喜悅?!罢怯辛藮|營農商銀行資金支持這場‘及時雨’,這才解了我們果農的渴,你看,我們的蘋果樹變成了‘搖錢樹’?!比f興新村黨委書記、共富合作社理事長張希忠激動地說道。
地處黃河故道的萬興新村有著30多年的林果種植史,從前受農戶各自種植品種雜、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和缺乏品牌等因素影響,林果種植一直面臨量大價不高,產業發展層次低的瓶頸。新品種的試種成功,讓村民看到了蘋果產業發展的新希望,但接下來的高標準蘋果基地建設卻讓果農們犯了難。東營農商銀行了解到了這一情況后,通過積極與鎮政府、村委進行對接,為合作社辦理了“魯擔惠農貸”300萬元。在這筆貸款的支持下,村民依托共富合作社,建立了蘋果全產業鏈和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,才有了現如今的豐收景象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成員已由最初的132人增加至340人,年經營收入達760萬元,成員人均分紅2.2萬元。
“咸”土地里養出“鹽田蝦”
眼下,新戶鎮的鹽田蝦正值豐收季,養殖區里一派繁忙景象,一筐筐活蹦亂跳的南美白對蝦張網采捕上岸,隨即被送往全國各地?!岸嗵澚藮|營農商銀行給我發放的貸款,讓我承包的7000余畝蝦池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,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?!鄙綎|華春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解秀春感激地說道。
新戶鎮是東營市漁業生產大鎮,當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,將鹽堿洼澇區開發建設成水面養殖區,發展鹽田蝦特色養殖產業。自去年以來,小棚蝦養殖異軍突起,由于其產量高,單位成本低,養殖效益前景廣闊。東營農商銀行緊跟地方產業結構調整,圍繞蝦池開發、育苗、飼料供應、養殖、深加工等生產環節開展全面營銷。山東華春漁業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,該公司建設的小棚蝦基地總投資4.5億元,目前小棚已建成3000個,計劃建成6000個,項目全部完成后年產量1.8萬噸,后續的資金跟進成了該公司繞不開的難題。東營農商銀行根據行業特點,結合客戶經營規律,開發“小棚蝦養殖貸”專屬信貸產品,現已辦結貸款客戶9戶,金額280萬元,待養殖區全面生產后,預計發放貸款60余戶,貸款金額3000萬元,有效推動了該行業在當地的發展轉型。
近年來,東營農商銀行始終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,積極發揮區域金融主力軍作用,組建“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隊”,通過每周二、三、四上午集中開展“半天走訪”,了解轄內行業發展現狀、客戶需求,主動調整服務策略,為廣大客戶“量身定制”金融產品。截至目前,投放各類涉農貸款87億元,扶植涉農客戶近9000戶,為助力打造鹽堿地特色鄉村振興、共同富裕齊魯樣板,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農商力量。
初審編輯:趙靜
責任編輯:馬寶濤